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彭宣维: 学科英语研究——高水平英语教育问题与对策述要

编辑部 语言学通讯
2024-09-09

学科英语研究——高水平英语教育问题与对策述要

摘要:本文从我国英语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出发, 指出学科英语研究对于英语内容教改、尤其是高层次英语教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说明学科英语研究的范围及其语料库途径, 以便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差异对比与共同点概括。行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学科英语的一些共同要素, 包括连锁定义、专门分类、特殊表达、词汇密度、句法模糊性、语义非连贯性和语法隐喻, 介绍了跟语法隐喻有关的三个基本特点:内容表述的平稳感、意义抽象性与潜在的英汉语思维方式差异等。这些要素都是中国学生学习高层次英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基础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英语语言本身, 也能为我国的英语甚至外语教改提供内容参照依据。

关键词:高水平中国EFL教学现状; 学科英语;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 彭宣维,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引用文献: 彭宣维.学科英语研究——高水平英语教育问题与对策述要[J].外语教学,2019(2):1-7.

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

基金: 201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15JZD04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数年前, 笔者认识了一位就职于某知名文化企业的年轻朋友。由于他需要确证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但当时受条件限制, 他便求助于在场的各位英语同行 (单列之例大都为本文作者提供, 个别重要转引用例同此单列;其他情况随文安排, 节省篇幅) 。

(1) In bridging river valleys, the early engineers built many notable masonry viaducts of numerous arches. (早期的工程师们逢河搭桥, 建造了许多带有无数拱形结构的著名砖石高架桥。)

他是国内某知名高校英语文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 少有机会接触这一类话语, 理解困难情有可原。不过, 这倒让笔者联想到自己的教学体会与有关耳闻, 也引发了笔者的某种想法。鉴于例 (1) 是笔者教授的一门语言学课程中的例子, 笔者便特地拿给一位即将毕业的英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生, 她说自己能猜个大概, 但有生词。这果真只是生词问题吗?再看例 (2) 、例 (3) 。

(2) A symmetric matrix whose quadratic form xTAx takes 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s is called indefinite. (如果一个对称矩阵的二次型xTAx既可以取正值也可以取负值, 这个对称矩阵则是非确定的。)

(3) Median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nadir level in the eight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local recurrence after initial low-dose rate brachytherapy was 0.75ng/ml. (在最初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疗法之后, 八个经活检证明的局部复发病人, 他们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值最低点水平, 是每毫升0.75纳克。)

如果有人认为我们难以理解例 (2) 、例 (3) 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术语, 那就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把词汇放到中心位置的误识, 毕竟词汇突显而语法隐晦 (Halliday 1989) ;下面的句子呢?

(4) The argument to the contrary is basically an appeal to the lack of synonymy in mental language. (反向论辩在心理性语言中基本上是向告缺的同义性求助的。)

专业词汇学习相对容易, 但专业词汇的形成本身也是语法化的一部分:它们需要语法手段对相应经验进行范畴化与概念化。此类英语变体的真正难点在于:它们通过专业话语的理性、客观、非人际化词汇语法手段构筑藩篱, 将非同行读者排斥于外;读者只有通过专门学习与潜心研究才能有效接近 (Halliday 1989, 1993) 。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师队伍数量庞大, 但能够顺利写出例 (1) 这个水平的人不会太多、能理解例 (2) — (4) 的更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姑且不论, 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3000多万, 他们需要把这一类英语变体作为学习对象, 达到进行基本的专业和职业交流目的 (如Huckin & Olsen 1991) , 可绝大部分英语教师如何能胜任相关工作?

客观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胡壮麟 2002a) 。但多年来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的迫切需要;而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问题同样突出 (胡壮麟 2002b) :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 其专业学习大都几乎从零开始, 而此时文史哲学科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应有的创新能力 (王星、彭宣维 2007;黄源深 2010) 

2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上述困境源于两个导向性问题:我国英语教育的英语语言文学定位及其基础性。英语语言文学定位与我国当代外语教育的传统与认识有关 (束定芳 2013) 。外语人才培养原则上是以语言文学为主导的, 突出听说读写以及相关语种所在的语言文学的文化与互译技能等;近10来年人们逐渐加强了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建设, 但也只有理工科院校意识到加强专业外语教育的必要性, 可他们普遍缺乏资源, 几乎束手无策。上述指导思想的直接结果就是强调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基础性无疑重要, 但我们的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语言训练, 内容的整体性被肢解, 系统性被极大地压缩简化, 高层次和高水平语言教育问题尤为严重。

人类的专业知识领域远非日常体验所能涵盖。就英语发展而言, 它经历了名词的分类扩展、基于词类转换的语义范畴超越、说理过程涉及的内容压缩以便适应基于逻辑理据的信息流动、对范畴超越与内容压缩结果的提炼从而创造出对抽象事物的专门分类、最后使用特定句子类型重构经验并建构科学理论。这是一个从日常英语到学科英语的概括化、抽象化与隐喻化过程 (Halliday 1998, 1998b) 。这个意义上的专业化英语是进入任何学科的必由之路, 是英、美、澳、加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高中阶段需要初步解决的问题 (见Halliday 1998: xxvii; O’Halloran 2000; Veel 1998; Martin 2002; Fang & Schleppegrell 2008; Christie 2012) , 程度为《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框架》确定的共同语言能力量表的“中高级” (B2) , 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可是, 国内英语专业的不少学生在硕士甚至博士毕业时, 还没有达到例 (2) — (4) 这个层次的读写能力, 能够进入非英语专业领域进行英语教学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此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何以能胜任相关语言问题的教学?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 专门用途外语教学的确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 (蔡基刚 2014) , 它其实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说的语域概念 (Register;Halliday et al. 1964; Halliday 1978a) , 已在澳、美的中学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 (Australian Curriculum; Rose & Martin 2012; de Oliveira & Iddings 2014) 。但效果在我国并不理想, 因为英语教师仅仅知道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般原理还远不够。Halliday (1967) 早就强调过作为“深层原则”的语言学理论对于教好英语的重要性。Strevens (1988) 则明确指出, 做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前提之一是对英语的全面描写;虽然这一主张有其不足, 如单纯的描写会缺乏解释, 但后来相应的语类语境和语用研究、甚至语料库方法的介入, 则给予了相应补足 (Swales 1990; Bhatia 1993) 。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教什么, 然后讨论怎样教。

迄今, 学科英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都还只是初步的, 包括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系列丛书;它们的着力点不均衡, 更不系统, 缺乏有效的语言学范畴指导;国外的成果多一些, 也更为深入。

为此, 我们以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学科门类为出发点, 从议题和大致表达特点的角度, 确立13个总体研究领域:哲学英语、经济学英语、法学英语、管理学英语、理学英语、工学英语、军事学英语、教育学英语、农学英语、历史学英语、文学艺术英语、医学英语、以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英语。这些都是本文说的学科英语 (Disciplinary English) 的主要领域。学科英语比较具体, 指某门具体学科的英语特性 (曾蕾、尚康康 2018: 54) 。所幸, 我国学者在一些专业外语的教学方面正在积极探索 (如陈香兰等 2011;张法连 2018等) 。我们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学科英语研究。

学科英语是一组变体, 从高度专业化的表述到普及读物, 包括正式与非正式连续体。有些学科英语, 如理论物理学、医学、生物学, 其英语表达的专业性很强;有些学科, 如经典哲学英语, 其抽象化程度很高;而课堂话语等学科的英语就相对容易。它们在复杂性与难度上形成一个连续体。其中, 高度专业化的学科英语就是科学英语 (Halliday 2004) , 也称学术英语 (也见Hyland 2004, 2006, 2009, 2012; Hyland & Shaw 2016) 。这是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 是“引导”学生逐步与口语表达方式脱离、学会使用学科话语的理性依据 (Halliday 1978b) 。

不同学科门类及其包含的各个学科有自身的特点。正如Hyland (2004) 所说:哲学语言做“论辩”, 工程英语做“汇报”, 生物语言做“描述”。这就要求学科英语研究进行学科门类之间及其内部特点的深入对比:先研制13个学科领域的语料库, 做比较描述, 给予总体归纳与相应解释, 继而系统梳理具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语言项目。有人担心这一思路与整体教学的理念 (如韩宝成 2018) 相悖, 其实只有分才有总, 否则盲目一片。

据此, 学科英语与行业/职业英语 (professional) 的所指对象相近, 但侧重点有别:学科英语作为一个术语, 特指以学科群 (subject group) 为代表的学校教育专业涉及的英语变体;而行业/职业英语侧重于不同职业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 包括法庭、课堂、商场销售方面的职业培训、桥牌和带有学术特点的英语变体。不过, 其中那些包括职业培训和桥牌在内的英语变体一旦作为知识体系写进教科书, 也是学科英语的内容之一。在此, 行业/职业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所指是一致的。但它们与学术英语 (Academic) 的所指范围有别:学术英语指具有学术性的学科语类。

3

学科/科学英语研究的7个基本要素

作为整体的学科英语同时存在一些共同要素;这里拟就主要的共同特点做一概述;虽然高层次外语教育还包括高层次的听力和口语、体现在学科/科学英语语篇中的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 (见Bernstein 1971, 1990; Leaver & Shekhtman 2002等) , 但以下归纳足以从一个方面体现本研究的基本思路:这既是有关共性的研究内容, 也是研究方法。

Halliday (1989) 曾对学科/科学英语进行过系统研究, 归纳出7个基本的语法要素。本小节拟对这些要素做扼要介绍, 并根据本文议题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其他相关阐述散见于《韩礼德文集》第5卷和第9卷有关章节 (另见Hasan 2011; Martin 2012等) 。

连锁定义。下面这个语段涉及一组概念, 相互诠释:A circle is a plane curve with the special property that every point on it is 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a particular point called the centre. This distance is called the radius of the circle. This diameter of the circle is twice the radius. The length of the circle is called its circumference.其中, circle的定义有赖于centre与radius, 两者的距离设定diameter, 共同确立circumference。换言之, 一个术语的理解同时涉及对另外四个术语的理解, 它们通过解释性措辞发生关联, 形成一个概念群。由此识解的学科知识便进入相应话语中, 因为“语言是表达人类经历和建构人类经历的唯一因素”。这是一种理论操作, 一种隐喻化过程:它把经验重新加工成为符号术语, 以便构拟符号世界, 与物理世界平行。其实, 人们认定的“科学”理论是一种经过设计或半设计的语义系统, 核心成分是语法隐喻或虚拟事物的语言分类;此类表述一旦用日常语言解构, 相关理论便不复存在。因为不同学科自有一套表达方式, 学科发展促成了相应表述特点的突显, 学科与语言是一体的 (Halliday 1988, 1998b) 。可见, 把语言或外语学习同专业学习对立起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提法, 只是一种分析性思维。

专门分类。例如, 在介绍climate这个概念时, 可采用两个维度的分类方式做描述:一是类别, 包括tropical, sub-tropical, temperate, cold和dry, 而cold又可分为boreal, polar与highland等;二是不同气候的构成因素, 如solar radia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systems与atmosphere moisture。这些分类带有很强的专业性, 但它们是通过特定语篇语法全方位体现的。

特殊表达。这一点可通过例 (2) — (4) 代表的语类来说明。 (2) 是数学:symmetric matrix, quadratic form, xTAx, positive value, negative value, indefinite; (3) 是医学工程: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nadir, biopsy-proven local recurrence, low-dose rate brachytherapy, 0.75ng/ml; (4) 是人文社科:argument, to the contrary, basically, appeal to, synonymy, mental language。各组词语与特定专业有关。

同样, 如果缺乏应有的语法手段, 它们便难于组织成为专业性话语, 所以这同样不能仅作词汇现象看待。换言之, 不同学科的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 几乎均已梳理出全套的专业术语及其英汉对照表 (如Glendinning & Howard 2007) ;但相关语类差异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因为语类涉及整体语篇特征及其彼此之间的异同。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在这方面做过大量工作, 如对小说、历史、医学语类的全面对比与描写分析 (可见Christie & Martin 1997; Ravelli & Ellis 2005; Martin & Rose 2008;Slade et al. 2008; Sriniwass 2010; Matthiessen 2013等) 。此外, 从高度专业化的特殊表达到半专业、特殊的非专业用语, 也存在一个等级问题。

词汇密度。下面各例中加下划线的成分是实词, 后面方括号内的数字代表相应句子的实词数: (a) But we never did anything very much in science at our school[2]; (b) My father used to tell me about a singer in his village [4]; (c) A parallelogram is a four-sided figure with its opposite sides parallel [6]; (d) The atomic nucleus absorbs and emits energy in quanta, or discrete units [8]。实词数与句子总词数的比就是相应句子的词汇密度。这一点跟连锁定义、特殊表达以及语法隐喻 (后文) 关系紧密, 共同构筑科学英语的学术性。

句法模糊性。在下面三例中, (a) Increased responsiveness may be reflected in feeding behaviour, (b) Lung cancer death rates are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moking, (c) Higher productivity means more supporting services, 各句前一项 (如increased responsiveness) 与后一项 (feeding behaviour) 之间是起因还是证据关系?这种关系由谁引出谁?如果缺乏上下文, 学习者会无所适从。这就要求读者对类似话语推进的基本内容始终保持清醒认识。

语义非连续性。在strong anti-pollution laws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ve resulted in cleaner factories, cleaner countryside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ight-coloured pepper moth中存在两个过程 (由have分开) , 它们通过一个逻辑连接词result连接:“a发生了, 所以x发生了”, 并通过‘事件a导致了事件x的发生’ (strong anti-pollution laws...导致了cleaner factories...) 这样的隐喻化途径来表征。我们可以把这个部分改写为: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e government have passed] strong laws to stop [people] polluting; so the factories [have become] cleaner..., 其语义的连贯性就清楚了。此类英语变体是学习和使用的难点之一。

语法隐喻。对语法隐喻的教学是学校语言教育的基本职责, 因为它们系统地出现在不同学科的语言表征中。例如, 下面这个句子:the cast [参与者/名词] acted [过程/动词] brilliantly [环境/副词] so [过程之间的关系/连词] the audience [参与者/名词] applauded [过程/动词] for a long time [环境/介词短语], 相应的学术话语可以是:the cast’s brilliant acting [名词/参与者] drew [动词/过程] lengthy applause [名词/参与者] from the audience [介词短语/环境]。表述方式与例 (2) — (3) 一致:以级转移和名词化途径, 将多个小句内容压缩到一个小句中。这里是两个小句体现的因果关系压缩到一个物质小句中;例 (2) — (4) 中的名词化成分indefinite, factorization, recurrence, argument, synonymy也是用级转移手段构拟的语法隐喻。

从复杂度看, 从高度学术化的表述到日常话语, 中间会有不同抽象度和词项密度 (如例 (5) , 引自Halliday 1998b) 。这个等级梯度正是学校语言教育由浅入深的工作内容。

(5) a. Osmolarity [渗透性] increases, so putrescine [腐胺] is rapidly excreted [排除].

b. Because osmolarity increases, putrescine is rapidly excreted.

c. That osmolarity increases means that putrescine is rapidly excreted.

d. Osmolarity increasing leads to putrescine being rapidly excreted.

e. Increasing of osmolarity causes rapid excreting of putrescine.

f. Increase of osmolarity causes rapid excretion of putrescine.

g. Increase of osmolarity causes rapid excretions of putrescine.

句子级阶上的语法隐喻还有一类:由两个及物性过程并合而成 (见Halliday 1994: 340-367;阐述见彭宣维 2016) 。例 (6) 是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前面部分随意摘录的。

(6) a. For beauty, starv’d with her severity, / Cuts beauty off from all posterity

b. Let two more summers wither in their pride / Ere we may think her ripe to be a bride.

c. Earth hath swallowed all my hopes but she; / She is the hopeful lady of my earth.

d. You are a lover; borrow Cupid’s wings / And soar with them above a common bound. / Rom. I am too sore empierced with his shaft / To soar with his light feathers; and o bound / I cannot bound a pitch above dull woe. / Under love’s heavy burden do I sink... Is love a tender thing? It is too rough, // Too rude, too boist’ous, and it pricks like thorn.

e. Alas, poor Romeo, he is already dead: stabb’d with a white wench’s black eye; run through the ear with a love-song; the very pin of his heart cleft with the blind bow-boy’s butt-shaft.

从前三句看, 相关语法隐喻只是句子级阶现象;后两段引文表明, 语法隐喻是语篇现象。这在经典文学语篇中常见。特定语篇类型决定了语法隐喻的使用方式和频次;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学语类则侧重于不同语域或次语域之间的跨类接合。例 (2) 、 (3) 对于英语语言文学学习者来说是主攻方向;但文学是一个综合语类, 尤其是经典英语文学, 可能涉及例 (1) — (4) 的所有行文方式, 虽然会适当降低例 (2) 、 (3) 的表述方式以增强可读性。又如,

(7) I am satisfied, and will trouble you no more when these few lines are dismissed. The engagement which you were eager to form a fortnight ago is no longer compatible with your views, and I rejoice to find that the prudent advice of your parents has not been given in vain. Your restoration to peace will, I doubt not, speedily follow this act of filial obedience, and I flatter myself with the hope of surviving my share in this disappointment. (Jane Austen: Lady Susan)

总之, 语法隐喻是通过特定语类及其相应的语法结构, 如关系小句等静态语法手段, 协同表征的 (后文) 。人们通常说的词汇隐喻, 如上述跨域映射现象, 大都也是语法隐喻, 但映射说是从语义角度界定的, 语法隐喻侧重于语言层面的形成机制。

我们需要在此引入另一项研究成果。有人在学术语篇的专业词汇之外梳理了关于次专业、半专业或特殊的非专业词汇, 也称框架词或学术词汇, 包括原话语成分 (argue, examine, survey, recommendation) 、描述性话语 (analyze, examine, survey, implementation) 、主题成分 (current, present, recent, ability, impossibility, change, development, process, structure, quality, expansion, increase, decline, reduction, arising, affecting, contribute) 等 (Coxhead & Nation 2001) 。与不同学科的典型专业词相比, 这些成分的学术性相对偏低。

总起来看, 学科/科学英语的语法结构大都简单;但经过语法化手段加工的词语会十分复杂, 如词组和短语结构, 特别是名词化成分, 往往十分抽象 (Halliday 2004) 。这是高层次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

4

学科英语:跟语法隐喻有关的其他相关特点

这里介绍三点:内容表述的平稳性、意义抽象性以及EFL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差异。

首先, 科学语篇表征的学科内容给人一种平稳感, 诸如确定性、恒定性与静态性 (Halliday 1999) 。在这里, 关系过程的结构, x be (at) /have a, 是正式语篇的一个特点, 其静态性可以使正式性程度高的语篇, 尤其是学术语篇, 在内容表述上增加厚重感, 与口语性强的叙事语篇的不确定性、变异性和流动性相对, 因为叙事语篇的目的是快速推进事件和情节发展, 产生阅读吸引力。但在学术语篇中, 大量信息被压缩到简单的句子结构中, 级转移现象大幅度增量 (Halliday 2004) 。如例 (2) 中由whose引导的嵌入从句就是一个自句级阶向下转移成名词组a symmetric matrix的后置修饰成分, 相当于一个词的作用。同时, 该类语篇含有较长甚至超长的名词词组或短语, 如例 (2) 中的a symmetric matrix, whose quadratic form xTAx和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s, 例 (3) 中的median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nadir level, the eight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local recurrence和initial low-dose rate brachytherapy, 以及例 (4) 中的the argument to the country和the lack of synonymy in mental language, 这是平稳性的一个标志, 可以让读者就每一信息片段花费更多的加工时间进行识别和构建意义, 从而与物质、行为和言语过程带来的快速移动效应对立 (另见Halliday 2004:121, 129) 。这种经验性语法隐喻, 既是教授对象, 也是高层次外语水平的修养标志。所以, 学科/科学语言已经变成了一种关于读写能力的教育内容, 是构建和维系超常复杂的意识形态大厦的工具, 语法则通过演化使这种话语变成现实, 成为重构科学经验的途径 (Halliday 1993; 另见Ravelli & Ellis 2005) 。

其次, 语法隐喻的一个可能结果是意义表达的抽象性 (abstractness) , 这一点在人文社科话语中尤为突出, 与科技语篇的技术性与理性有别 (technicality和rationality, Halliday 2008: 97;Martin 1993; Wignell 1998; Christie 2002) 。我们仍以 (4) 为例。Argument本来就相对抽象:an exchange of diverging or opposite views, typically a heated or angry one (争论;辩论) , 所以学界有argument is war的分析。其后置修饰成分to the contrary虽然有方向上的明确性, 但跟argument搭配则变得更为抽象, 因为争辩的相反方向会让不熟悉类似表达方式的读者无所适从。接下去的appeal to是一个本来就更为抽象的成分 (try to persuad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by calling on [a particular principle or quality]) 。即便它在当代社会已为中学水平的读者掌握, 也难于为普通读者获得清晰的认识。而appeal to之后是一个没有具体所指内容的事物lack, 且synonymy在一般语文词典里不作为词条列入, 虽然synonym可以帮助理解, 但抽象化了的synonymy会让人茫然。此外, mental language中缺乏synonymy当为何意?如果例 (4) 用一致式来体现, 其大意便是:In order to argue that [this] is not so [he] simply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no synonyms in mental language]. 其实, 像 (4) 这种表述的抽象性在哲学、尤其是现当代思想界产出的语篇中常见;在政府报告、法律文本 (如合同条款) 中俯拾即是。这正是语言权势的体现方式:确立一种远离日常意象的表征程式, 避免让局外人分享有关信息内容。如果外语教师本人无法理解, 就不会把相关语类的语篇作为教材使用。如此, 学生便缺失了学习并建构类似话语体系的环节。

第三, 跟语法隐喻相关的另一类现象是其背后的思维方式。语法隐喻对词汇语法有两个可能的结果:构成要素之间的层次性, 与此伴生的是逻辑性。以 (4) 为例。其语法结构很简单:载体+过程+属性。其中, 载体the argument to the contrary的中心 (Head) 是argument, 前面有修饰成分the, 后接由介词to引导的修饰成分, 核心成分是argument。这种多层次的逻辑关系由整个名词词组的语法功能统合, 在关系过程中作载体参与者。属性部分的结构相当, 中心语是an appeal, 后跟修饰语;修饰语的中心是lack, 后面还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级转移后作synonymy的修饰语。如果接受定式成分 (Finite) 就是整个小句的中心语这一观点, 那么这种最大括弧切分法带来的多层次性, 最终指向的是过程成分中的定式语, 从而形成一个金字塔模型。其实, 其他过程类别可做类似分析。这种方法在布龙菲尔德那里诞生, 在形式语言学中广泛使用,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经由功能性获得类 (class) 范畴的地位, 跟级阶和语境发生关联, 让我们认识到语法类别范畴 (包括词类) 的功能价值。如果缺乏功能性的统合作用, 这种层析性则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我们说例 (4) 涉及思维问题, 而例 (2) 、例 (3) 同样涉及思维问题:不熟悉的学科内容是由经验知识的差异带来的;学科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言模式了解和熟悉这些结构和组织化了经验知识。

以层次性为着眼点, 可以发现英汉语在组织上的诸多差异根源, 这就给学习英语等欧洲语言的中国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障碍。例如, 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有一个突出差别, 那就是汉语的汇聚型结构关系与英语的汇聚型+发散型结构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层次差别。如And as we walk we must make the pledge that we shall always march ahead, 对比:当我们行动时, 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在这里, 英语的第二级层次有前后两个:即前后从句;但汉语的第二层次只有前面一个。事实上, 英语可将从属性成分 (包括词组、短语、小句甚至复句) 放在一个小句或复句的前、中、后任何位置, 方式有从句、品质语、嵌入句、插入语等, 促成因素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典型汉语则只有从属成分+统领成分这一模式。这就是汉语的相对平面性与英语的相对多层次关系 (彭宣维 2000) 。不过, 层次性差异还有不少, 如汉语中存在无法判断是省略还是隐性被动的大量实例:车开走了、苹果吃了等;英语在类似地方有明确的语法关系标识。其实, 句级阶的层次性差异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组织类型差异带来的:汉语以主题方式组织语篇推进方式, 出现平面化的流水句:如无从判断主语的非完整句、层次结构的相对单一性、连接关系的弱化、时态特征的缺乏等;英语除了主题组织, 必须兼顾语句的完整性, 从而表现出高度的明晰性与逻辑关系。明确认识类似差异, 也是高层次英语教育的必要途径。

至此, 我们概述了学科英语的一些基本共同点, 这些内容足以从共性方面表明学科英语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教改的内容方向;当然, 正如前文所说, 梳理出不同语域的差异也是本项目的重点之一, 上述共同点也正是研究差异的出发点。

5

小结

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英语专业, 英语学习过程的目的都是要熟悉并逐步学会建构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相应话语体系, 最终进行熟练读写。这一点尤应成为语言学方向高层次学习者探究的基本对象。这是一项庞大的智力工程, 应当成为今后我国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攻坚对象, 以便系统确定英语教改内容, 包括英语教育的整体理念与政策制定、目的与目标的全程构拟、教学大纲的重新规划与具体设计、系列教材的研制与开发等。因此, 这应该成为国家层面的任务, 给予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逐级督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成为高层次职业话语发展的障碍。因此, 相关研究不能削弱,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亟待加强。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赞赏我们啦!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外语类图书!限时折扣进行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